欢迎来到9酷文库!

刘伯温《烧饼歌》,预言的有多准?这几个预言,你信吗?

文史道 分享 时间: 阅读:31 我要投稿 复制全文 下载全文

精选文章 -->

精选古代皇帝真的可以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吗 精选小雪养生小知识 精选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及意义 精选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精选七夕节有哪些乞巧风俗

众所周知,历史上大师级的预言家,除了唐朝有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风,就是明朝的刘伯温了。

据说,刘伯温有一部知名的著作,叫《烧饼歌》。它准确的预测了明朝和清朝的历史变故,据现代学者解读,准确的令人匪夷所思。刘伯温的智慧,一直以来高深莫测,曾有“诸葛亮转世”的传说。可是对这样一部预言书,起这样的名字,到底是什么寓意呢?

刘伯温《烧饼歌》,预言的有多准?这几个预言,你信吗?

《烧饼歌》的来历

话说公元1368年的一天早上,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,只咬了一口,便听到内监汇报刘伯温觐见。太祖一时着急,便把咬了一口的烧饼盖在碗下。

等刘基入殿后,朱元璋想考验一下刘伯温,就问到:「先生心明数理,可知碗中是何物件?」

谁知刘伯温掐指一算,对曰:「半似日兮半似月,曾被金龙咬一缺。」见大家惊愕,继续说道:「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。」这时候,明太祖不得不又赞叹、又震惊。

于是,朱元璋就向刘伯温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。后边朱元璋一边吃着烧饼一边听刘伯温娓娓道来,君臣一问一答,便形成了《烧饼歌》的内容,于是也起名为《烧饼歌》。

刘伯温《烧饼歌》,预言的有多准?这几个预言,你信吗?

《烧饼歌》都预言了哪些事件?

1、明朝气数

中国自古乱治交替,王朝更迭,一个王朝建立的时候,灭亡的时间已经定下了。届时自有昏君出世,奸臣乱朝,生灵图炭,成就天意。明朝自太祖起,到明思宗崇祯皇帝(朱由检)为止,共历十八帝,两百七十余年。

公元1644年,李自成攻破北京,明思宗于景山自缢而死,明朝灭亡。这个明思宗朱由检是明神宗万历皇帝(朱羽钧)的孙子。因此烧饼歌里,刘伯温的“万子万孙”这句看似恭维的话,却蕴涵着对明朝气数的预言。

2、燕王篡位

话说,建文帝即位时,全国上下有二十多个由朱元璋封的藩王。他们拥兵自重,对朝廷造成威胁。建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实行“消藩”,诸王中有的被废黜,有的被处死。

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(朱元璋第四个儿子)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,以“靖难”为名起兵,杀到南京,自己作了皇帝,改元永乐,这就是明成祖。

《烧饼歌》里“除非燕子飞入京”,“一院江山永乐平”,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。燕王朱棣当时有一得力辅佐叫姚广孝,十四岁剃度为僧,法名道衍。此人也精通“阴阳术数”,朱棣称帝后赐他美女、房子,姚广孝都没有接受,仍然做他的和尚,后来姚广孝参与编篡了著名的《永乐大典》。这么一来,刘伯温说的“秃顶人来文墨苑”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。

3、明朝灭亡

说道祟祯皇帝朱由检,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位君主,也是一位贤能的君主,他杀魏忠贤,罢黜阉党,非常英明,却难违历史命运。

历史记载,祟祯即位那年,陕西一年无雨,大旱。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祟祯十七午(公元1644年),张献忠入四川,在成都称帝,国号大西;同年,李自成建政西安,国号大顺。同年二月,李自成统兵从西安出发,目标直指北京。三月,李自成攻陷北京,祟祯皇帝自杀,明朝结束了。这些过往历史,在《烧饼歌》里都有精准预言。

《烧饼歌》里说,“木下一了头,目上一刀一戊丁”是字谜,“木下一了”是李,“目上一刀”为自,“一戊丁”是成。这句话点明了李自成的名字。

“万子万孙”指祟祯皇帝,“祖宗山上贝衣行”说的还是他。“宗”上加个“山”,就是“祟”字;“上”、“贝”、“衣”三字合起来,又得了一个“祯”字。而“行”就是指祟祯的死,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“大行”。

4、预言清军入关

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有站稳脚跟,吴三桂便引清军入关,将李自成赶出北京。“桂花结得好英雄,拆缺长城尽效忠”中的“桂”指吴三桂,打开山海关(拆缺长城)迎接满清军队。“摘尽李花枉劳功”暗指李自成的势力也不会长久。

刘伯温《烧饼歌》,预言的有多准?这几个预言,你信吗?

吴三桂被清庭利用消灭明朝残余势力,被封为平西王,派驻云南。后来吴三桂在地方上扩大势力,威胁到了清庭统治。于是康熙帝下令“撤藩”,吴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。双方交战六年,最后吴三桂病死衡州,余部瓦解。这段历史刘伯温概括为“胡人依旧胡人毒,反覆从来折桂枝”。

读者们,关于“烧饼歌的预言”,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呢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转发收藏哦~

108249
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领取福利

微信扫码分享